阅读本文之前,真诚邀请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可以方便您未来持续收到类似的文章推送,同时也便于大家参与讨论与分享。您的支持,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!
文|肥嘟嘟左卫门
编辑|t
提起商朝历史,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。至于商朝灭亡的原因,课本中通常讲得很清楚,归结为两大因素。
首先,商纣王的荒淫无道是主要祸根;其次则是姬周(周族)和东夷两大强敌对商朝的联合围攻。然而,近年来考古学家们的新发现表明,当时商朝面临的敌人远不止这两方,实际上还有第三股神秘势力——鬼方。
夏朝作为我国早期的重要国家,到了商、周时期,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。然而纵观中国古代历史,历代王朝几乎都难以与边疆民族和平相处,尤其是羌族、匈奴等游牧民族最为人熟知。其实,在这些民族之前,历史上还有一个更早出现的族群——鬼方。
展开剩余84%现有史料显示,鬼方可能是后来的突厥民族的祖先,但关于他们的具体身份,学界尚无统一定论。一些学者推测鬼方可能源于夏后氏族,属于北狄的一支,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。夏朝时期称他们为薰鬻,到了商朝则改称鬼方,周朝时期又有不同称呼。
2023年,考古学界在陕西发现了清涧寨沟遗址,这是一处属于殷商时期李家崖文化的聚落遗址。虽然名字不甚耳熟,但通过研究可基本确定这里与鬼方国有着紧密联系。
传说鬼方早在上古时期便已存在,《大戴礼记·帝系》中记载,颛顼后代陆终娶了鬼方氏公主女隤。这里的“隤”字又写作“隗”或“媿”,均与“鬼”字相关,暗示了鬼方身份的古老渊源。
不过《帝系》并非完全真实的历史记录,鬼方的称谓其实起源于商朝时代,因为商朝习惯将周边四方小国统称为“方”,所以鬼方之名由此而来。
甲骨文中描绘的“鬼”字笔画高大,显示鬼方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边陲小族,而是商朝重要的强敌之一。《周易·既济》提到:“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”,这里的高宗即商王武丁,商王与鬼方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三年。
实际上,商朝与鬼方之间不仅仅是单纯的战争关系,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和传奇故事。两国邻接,天然存在敌对和威胁,而确实也爆发过多次战事,且多为鬼方对商的侵扰。
不过,商王武丁击败鬼方后,双方曾短暂建立过友好关系,甚至缔结联姻。
据《帝王世纪》记载:“纣以鬼侯为三公。鬼侯有女美,而进之于纣。”鬼侯是鬼方君主的封号,他曾将女儿许配给商纣王。然而纣王却认为鬼侯女儿不够美丽,愤怒之下竟将鬼侯处死。
《吕氏春秋》中也有类似记载,但细节有所不同,称被杀的是鬼侯的女儿。无论哪种版本,都说明商与鬼方的关系复杂且多有血海深仇。
历史上所谓围攻商朝的三方势力中,大家最为熟悉的是姬周,而另外两方则是鬼方和东夷。商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是牧野之战,这场战争由姬周主导。
公元前1046年,商朝内部爆发大乱,纣王杀死忠臣比干,还囚禁箕子,致使许多贵族纷纷倒向姬周阵营。商朝内外交困,周氏看准时机,决心推翻商朝。
但这场战斗并非姬周单独完成,而是周武王姬发联合庸、蜀、羌、卢、微、濮、彭、髳等多国诸侯的联军。
牧野之战过程极为复杂,双方交锋时,商朝先锋部队突然叛变。这次叛逃直接导致商纣王自焚,商朝灭亡。
《尚书·武成》有明确记载:“前徒倒戈攻于后”,前锋军叛变的事实由此可见一斑。
那么这支叛变的先锋军究竟是谁呢?
他们正是东夷人,最初作为战俘被商朝俘虏。在牧野之战前,纣王刚刚与东夷爆发大战,战斗导致东夷力量被迫大量动用,也使商朝兵力消耗巨大。
纣王性格骄傲狂妄,因对东夷战胜而得意忘形,导致战局失控。
因此,商朝灭亡除了姬周和东夷的夹击,鬼方也扮演了重要第三方角色。商鬼战争分三阶段:初期鬼方凭借骑兵优势侵扰边境;武丁继位后派军镇压,商朝凭青铜武器占据优势;随后鬼方采用游击战术,战争进入相持阶段,双方损失惨重,边境百姓苦不堪言。
多年战争后,商朝才摸清鬼方作战方式,最终将其击败,但代价巨大。
在遭受鬼方和东夷双重消耗的同时,牧野大战又带来巨大冲击,加上纣王的荒淫无道,商朝最终走向灭亡。
总结来看,商朝的覆灭并非单一原因,三方力量的联合打击加上内政腐败,才是历史真相。纣王的无道或许是导火索,但绝非唯一根因。
参考资料:
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隐藏的古文明,华商网,2024-01-30
神秘消失的“鬼国”经历,北青网,2023-07-05
发布于:天津市财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